别再随意花钱培训了!


很多领导人一想到要提升团队,
第一个反应就是——安排培训。

你是不是也曾经觉得:
只要多做几场培训,团队的战斗力就能大幅提升?

甚至你可能正是那位:
一年投入好几次内部培训,
请来名师、排满课程表、让大家从早到晚学习,
却发现——学完了,激情在两周内消失,
日常表现依然回到原点。

我懂,因为我曾经看过很多企业也这样做过。
”迷恋“那种“一次性让团队充满干劲”的感觉,
看着大家在课堂上互动热烈、写下目标,
觉得这就是改变的开始。

直到他们遇到我,我会对他们说:
「不要为了提升团队而

“只"靠培训”!」

为什么?
因为培训只是外部输入
而真正驱动团队持续前进的,是内部动能
如果组织的系统、文化、领导力结构没有被激活,
再多的培训,也只是一次次短暂的“兴奋剂”。

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让团队长期提升,
你的专注点应该放在——
启动组织心动力
让系统自我运转,让成员自动成长。


我常说:

培训是好事,但它不是唯一的答案。
战略蓝图 + 心动力启动,才是让企业持续升级的根基
。~Usshan

如果你想了解:

  • 如何评估你的团队是缺培训,还是缺心动力
  • 如何用一份战略蓝图,让培训真正落地
  • 如何激活组织,让成长不再依赖一次次外部刺激

你可以跟我预约【1对1心动力探索】
在这个私密对话中,我们会梳理你团队当前的动能结构
并给你一份可以立即使用启动方案建议

未来可以和你分享更多真实案例——企业心动能被激活的故事,

一个减少培训次数却让业绩翻倍的团队,

或 一个激活领导人心动力的故事, 等等创造出企业里的种种奇迹


ps: 任何形式的培训都值得鼓励。
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高效
请记住——培训不是唯一的答案。~Usshan

你真正该专注的是...

「启动组织心动力,从这里开始」

Usshan|启动企业心动力
每一次心对话,都在点燃领导真正的内在引擎。

企业教练 / 心智对话设计师 / 高阶人才催化者


心对话外的部分服务:

  • 启动心动力 · 企业深层内在 「Corp 1-1」
  • 心对话 · 启动你/启动组织专属会谈 「TEAM Dialogue」
  • 企业复盘 · 找回真正心动力 「CEO REVIEW 1-1」

To OUR success |Abundance Living Resources

企业家的心智洞见 Insight Series

这里是写给企业家/管理者的真实心智洞见,「从组织盲点,再到你内心的对话——每一篇,都是为你写下的现实洞察」

Read more from 企业家的心智洞见 Insight Series

别急着跟风,这才是真正价值 你看到这个Herman Miller Mirra的新闻吗? 感觉到全球经济的阵痛,正在落地成真实的场景。这两年,中国市场经历裁员潮,写字楼空了下来,连办公家具都涌向“跳蚤市场”。 前几天在社交媒体看到一幕:Herman Miller Mirra 2 人体工学椅,人民币 500 元(约马币 300 元)就能带回家。而全新一张,原价接近马币 4,500 元。 很多人怀疑是不是复刻货。但以我的一位友人三十年的家具采购经验,她说:1️⃣ 椅背与底部的复杂机构极难仿造。2️⃣ Herman Miller 的法律保护极严,一旦发现仿品,反扑会非常迅速。 所以,这批货是真货。 这让我想到:在这样的经济寒冬里,更不适合意气用事地“裸辞”,也不适合企业随波逐流地“乱砍预算”或“盲目扩张”。 很多经济学者与身心灵专家都提醒:至少要到 2027 年,全球经济才有机会真正回暖。 留下来的,不只是价格的落差,而是能否—— 稳住心:在市场焦虑中保持清醒。 分辨价值:看出哪些是真正的好资产、好人才、好方向。...

为什么越努力,反而越容易卡住? 敬爱的你, 前几天,我在一次深度心对话里,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悟性的企业家。 他事业上很拼,也很努力,但却感觉自己总是卡在同一个瓶颈里:明明想带领团队更轻松,却常常陷入焦虑和用力。 在对话的过程中,我们做了一个小练习。他闭上眼睛,想象如果自己能放下焦虑,会出现怎样的画面。他描述说:“我看到一片安静的树林,很凉快,很平静。”后来,他又提到——自己在浮潜时的感觉,是那么轻松自在。 这让我看见一个很重要的心智洞见: 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问题在外部,但真正的瓶颈,其实在于我们内心的紧绷。当我们允许自己先放松,新的可能性才会出现。~Usshan 这位创业者后来笑着说:“如果我能保持这样的状态,我就能更自信,也能更轻松地带领团队。” 你看,领导力的升级,不是靠更努力,而是靠更平静。当你不再焦虑,你的团队、你的家人,甚至你自己,都会跟着进入更自在的节奏。 给你的练习: 今天,邀请你也来试一试: 想起你生命中最放松、最开心的一个画面(比如旅行、散步、运动)。 在心里把它存放在身体的某个位置,当焦虑出现时,回到这个画面。...

敬爱的你,这阵子, 马来西亚的愤怒,好像集体爆发了。 从物价上涨、补贴削减、油价议题,到首相安华的政策改革,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责骂、挖苦、甚至恶意剪辑,几乎把所有焦虑与怨恨,全都丢向了一个人。 我不写政治。但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个更深的问题: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愤怒?而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生气什么吗? 回头看,安华并不完美。但至少,他是几十年来第一个——不再一味“撒钱”,不再为了讨好人民而说好听话,而是选择说出真相、改革体制、承接风险。 我们之所以愤怒,或许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,而是他终于说出了我们早就不愿面对的——我们习惯被宠坏,却从未准备成熟。 身为领导的, 或面对团队时, 也会有看见他们愤怒的时候, 甚至自己也会有愤怒的时候... 这不是政治的议题。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心智结构裂痕。 我们讨厌那个不再哄我们的人,讨厌那个逼我们改变节奏的人,讨厌那个揭穿幻想、提醒现实的人。 但你有没有发现——你人生中也有这样的人?也许是某位伴侣、教练、同事、父母、甚至你自己。他们不像你期待的那样温柔、好说话,但他们,其实正在扮演那个你最抗拒、但却是你最需要的角色。...